英特爾2021年營收創紀錄,全球芯片第一的位置讓給了三星
1月27日,英特爾公布了該公司的2021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在整個2021財年,英特爾調整后營收747億美元,與2020財年的729億美元相比增長2%,凈利潤224億美元,與上一年的216億美元相比增長4%。
而在第四季度,英特爾營收1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89億美元增長4%,凈利潤4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61億美元相比下降27%。
具體業務來看,英特爾最大的業務客戶計算部門(Client Computing Group)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同比下降7%,至101億美元,但仍高于分析師平均預計的96億美元。2021年全年營收405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數據中心部門(Data Center Group)營收增長20%至73億美元,高于67億美元的平均預期。
其他業務中,Mobileye在2021年同比增長超過40%,物聯網事業部(IOTG)第四季度營收達到10億美元。
英特爾CEO基辛格表示,上述部門(包括英特爾個人電腦芯片業務)的年度下滑是客戶和個人電腦制造商將銷售額從一個季度轉移到另一個季度的結果。自2020年(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包括去年12月的一個季度,個人電腦的銷量一直在上升。
“無論是單季還是全年收入都是英特爾歷史上最好的(成績)。”英特爾CEO基辛格稱,未來將持續不斷落實IDM2.0戰略。
據悉,英特爾的IDM2.0戰略由三個關鍵部分組成:第一,繼續在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第二,進一步增強與第三方代工廠的合作;第三,將投資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業務,成為代工產能的主要提供商,起于美國和歐洲以滿足全球對半導體生產的巨大需求。
從去年3月開始,英特爾開始了激進的晶圓工廠建造計劃。今年1月21日,英特爾宣布了一項新的投資計劃,將在美國建造一個新的芯片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25年開始生產,該基地將容納8家芯片制造廠。英特爾表示,該項投資至少200億美元。
此外,英特爾或將從政府補貼中獲得520億美元的補貼資金,屆時英特爾可能會投入多達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
在基辛格的領導下,英特爾試圖要在短期內扭轉其產品表現,以重新奪回制造霸主地位。但從全球半導體廠商的最新排名來看,擺在這家芯片企業面前的挑戰仍然巨大。
美國調研公司Gartner1月19日發布的半導體廠商2021年營業收入排行榜顯示,以存儲器為主力產品的韓國三星電子超過美國英特爾,自2018年以來再次躍居首位。三星營收比2020年增長31.6%,因價格上漲和供貨增加而表現強勁的存儲器推高了整體。跌至第2位的英特爾的營收增長率僅為0.5%,在前25家企業之中,增速最為緩慢。
而在晶圓代工領域,三星曾在去年11月表示,5nm工藝制程為主的12英寸晶圓廠將落戶美國德州,投資約170億美元,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投產,而韓國平澤5nm擴建產線也于2021年6月開始投產,月產能達2萬片。
作為英特爾的另一個對手,臺積電CEO魏哲家則在不久前的財報會議中表示,臺積電3納米制程將于今年下半年量產。在原有的計劃中,臺積電擬在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來增加產能支持高端制程技術的研發。
在業內看來,無論是新的投資計劃還是產能擴張計劃,對于英特爾重新獲得制造領導地位都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對手的進攻速度并不緩慢。
相關文章:
- 單芯片多處理器是什么?
- 專家:中國芯片有信心在5年達到70%自給率
- 分析師:華為麒麟9000芯片備貨量 1000 萬片左右,或支撐半年
- 華為余承東談芯片:在全球化過程中只做設計是教訓
- 7nm芯片延期半年 Intel:正在解決問題 代工也在考慮之內
- 英偉達與三星達成合作協議 加強芯片制造戰略關系
- 騰訊QQ“興趣部落”即將全面停止運營并下線
- GlobalFoundries投資14億美元提高芯片產量 應對全球半導體短缺
- 芯片短缺反而可能使蘋果受益 因為組件定價可能相比對手更優惠
- 景嘉微:公司下一代圖形處理芯片研發目前處于流片階段
- Intel投資200億美元建設2座芯片工廠 預計2024年首發20A埃米工藝
- 云計算需求旺盛 IBM迎10年來最強勁營收增長
- 弱值放大技術讓微型光子芯片變得更加實用和靈敏
- 業界分析認為蘋果很容易擺脫芯片供應危機 但其他公司不是
- 因芯片短缺,特斯拉部分國產車悄悄“減配”
- 2021Q4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聯發科第一、展銳第四 華為僅剩1%
- 西安三星半導體占全世界閃存芯片產能超過10%
- 產業鏈消息稱芯片短缺已影響到芯片制造自動化設備生產
- 英特爾公布量子計算機芯片量產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成果
- 存儲芯片制造商面臨量價齊跌